焦点新闻

我院杨庆勇教授获评学校2022年“优秀导师奖”

发布日期:2023-02-23 发表者:陈治国 浏览次数: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子萱 匡敏)2月22日下午,2022年优秀导师奖评选会在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B座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高翅,副校长青平,研究生教育督导组组长张端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各学院的导师和研究生代表现场观摩。评选会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30000余名师生参与线上观摩、互动。评选会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斌主持。各学院13名研究生导师进行了汇报分享,他们用鲜活的育人实践阐述了先进的育人理念,用感人肺腑的故事展现了师者匠心。


思想引领,铸魂育人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的杨庆勇教授从五育并举、爱与责任、攻坚克难、国家战略、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展示了他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思考、实践与愿景。他用两年毅然援疆不言悔的实际行动,引导学子们胸怀家国,用科研报国的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成为“大写”的人。

文法学院的万志前副教授的论文批改总被学生们笑称为“满江红”,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也由此深入人心。作为法学导师,他坚持以共读红色经典、开展红色之旅引领学子们践行红色精神,他尊重每一个学生,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引导每一位学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公共管理学院的彭开丽教授将自己的育人理念总结为“三导三育,知行合一”。多年来,她以德育德导思想、以勤育能导知识、以爱育人导身心,用真心与耐心陪伴研究生成长,带领学生深入农村、服务三农,在实践中塑造学生的乡土情怀。

7天×10小时的工作常态是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林教授以身作则的生动体现。在打开基因智能育种“盲盒”的道路上,他坚持与学生并肩作战,不断激发学子们的开拓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追求卓越,勇闯无人区。


因材施教,师生融乐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蔡朝霞教授认为,“从事食品行业是一件良心活儿”,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一生一策、分类培养,致力于让每位研究生都能在科学研究型和卓越工程师之间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引导学生心存感恩、知农爱农、兴农强农。

“理实融通,补短扬长、教研融合,教学相长、师生融乐,共同成长”是经济管理学院熊涛教授对“导师”内涵的理解。他带领学生扎根农村、调研企业,告诫学生成绩无捷径,唯有真才学;他以“三新”促“三心”,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农经人才。

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彭楠教授看来,自己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在多年的育人实践中,他坚持构建师生共同体,培育“五力“一流人才。他坚持“四个面向”,坚持产教融合,带领学子用优异的科研成果推动行业发展。

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张建教授坚持将学生“放在身边”培养,他注重因材施教,着力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带领学子们将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入农业研究和实际生产,推动产学研并举,并成功实现多项成果应用和转化。


以爱育人,以文化人


工学院的宗远望教授始终坚持以爱浸染学生,用温情关爱学生,以感恩之心影响学生。他坚持用“三个身份”,尽好“三份责任”: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家国情怀,当一名好“老师”;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做一名好“师傅”;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好“父兄”。

水产学院的李莉教授是同学们口中“那个我一直追逐的人”。在带领学子们助力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她本着“授以鱼,更要授以渔”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品格的打磨,生活中,她是真心贴心的“好朋友”,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笑对挫折,她像一盏明灯,温暖学生前行路。

理学院的沈婧芳教授坚持以爱铸魂,全心全意教书,一点一点育人,以立德、立学、立志为目标来培养研究生。在专业研究之余,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带领学子们探索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妙趣,缔造学科交叉的科学之美,在文理融通中激发学子科研志趣。

动科动医学院的苗义良教授分享了自己从思想、兴趣、情感、方式、制度五方面出发的“五维”育人模式。在多年进行克隆研究的道路上,他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探寻生命的奥义;在育人实践中,他鼓励大家“梦想可克隆,圆梦靠创新”。

什么是教书育人?园艺林学学院的邵继中教授认为是从心开始、以德立教、领航探索、经世致用。怀揣“让学生成长成才”的本心和“让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初心,他带领学子服务于“国之大计”,关心“生之小事”,构建“情趣相融”的专业团队。

青平代表学校向各位老师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方面所做的贡献表达了敬意,向战斗在学校教育事业一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导师们表达了感谢,并就“如何做好一名好导师”对广大导师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是导师首要职责的核心要义。他指出,导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依法履行导师职责,既要做学业导师,又要做人生导师,要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健全的人格,树立报国之志。二是要始终明确育人实效是检验导师履职情况的关键一环。广大导师要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重视从招生、开题、中期、资格考核、论文评阅、答辩等全过程管理,开展推进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在课程参与和成绩考核、实验记录检查等方面抓严、抓实、抓细。要努力提升指导能力,不断优化培养学生的方法策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政治理论、国情、师德师风、心理学及生涯规划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开放、敏锐的心态拥抱未来,做新时代优秀导师。三是要深刻领会胸怀国之大者是导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广大导师要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了解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范式的改变。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强化服务意识,力争做出现代农业的标志性成果。

青平最后强调,当前,研究生教育已经步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要解决诸多新问题,势必要依靠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学校将进一步突出质量导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导师工作的根本标准,进一步激发导师队伍创新活力,有效推动导师自我成长与可持续发展。他表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重要回信十周年,广大导师要牢记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殷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复兴而育人。

经学院推荐、候选人现场汇报、评委无记名投票等环节,蔡朝霞、熊涛、杨庆勇、彭楠、宗望远、李林、万志前、沈婧芳、苗义良等9位导师获2022年“优秀导师奖”荣誉称号。

校党委书记高翅为获奖老师颁发了奖杯及荣誉证书。

审核:马华力

原文链接:http://news.hzau.edu.cn/2023/0223/656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