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争做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青年大学生要深入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守好“魂脉”与“根脉”,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一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主体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论述。这里的“文化”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探索形成的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青年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正是在“两个结合”的伟大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血脉连续性得以体现,使连绵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拥有了一以贯之的主体性。二是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解。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上下求索,探求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经过百余年矢志不渝的奋斗,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青年大学生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分析解读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增进对现代化一般性规律的把握,继而增进对中国式现代化特殊性的理解,强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视角,即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达成人与人的和谐;通过保护优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三是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历史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青年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历史自觉。
提升文化素养,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只有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才有可能成为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也只有通过积极传播和践行,才会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一是积极投身文明校园、文明城市的建设实践。文明校园、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的塑造。校园和城市是青年大学生当下的生活世界,青年学子要在积极参与创建文明校园、文明城市的实践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我们的精神世界,做到文明修为植于心、文明行为践于行。二是积极弘扬志愿者精神,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5日在给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写道:“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学生是志愿者的主体,更应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助推社会文明进步。三是坚持德智体美劳“融通发展”,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重要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青年大学生要树立全面发展、全面成长意识,坚持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大德”引领自身道德品质塑造,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智育为本,拓宽知识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坚持体育为要,在运动和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坚持美育为魂,积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情趣,自觉做到纯洁道德、丰富精神、陶冶情操;坚持劳育为荣,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在五育融通发展中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
推动文化互鉴,争做中外先进文化交流的有力推动者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青年大学生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争做中外先进文化交流的有力推动者。一是学习接纳各国先进文化。要胸怀天下,积极走出国门,学习体验各国先进文化,增进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以海纳百川的心态接纳和借鉴他国先进文化,为推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积极传播中华先进文化。要树立文化传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与国际友人的交流过程中,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对中华先进文化的理解。三是坚决抵制文化糟粕的侵蚀。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糟粕文化的渗透与传播呈现瞬时性、碎片化的特征,如果对其不加以抵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和危害。青年大学生要提升辨别国内外糟粕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其不良影响,倡导和践行积极健康的文化理念,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共同维护良好的文化生态。
参与文化创新,争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合格建设者
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青年大学生,一是学习好发展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青年大学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来源,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指导地位的认识,批判性地学习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充分认识到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历史场域和时代背景,不简单照抄照搬,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二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通过艺术创新、文化创意等方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培养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为解决当代问题提供智慧启示。三是运用现代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孕育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现代科技已然成为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青年大学生要热情拥抱“数智时代”,积极推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将传统文化理念与科技浪潮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作者系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学校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李金发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