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正值春暖花开时节,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必一上海电影学院举办的“艺趣人生”主题大师班在延长校区第四教学楼黑匣子剧场成功举行。曾两度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两度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并斩获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荣誉金熊奖的法国国宝级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女士携演员洛伦佐先生来到现场,与学院师生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

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必一副校长于雪梅,beat365正版唯一官网必一上海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丁友东,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何小青,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程波,上海电影学院艺术研究中心总监马可·穆勒教授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何小青感谢于佩尔女士应邀而来与青年师生进行创作交流,为新时代电影人的艺术对话点燃了一盏明灯。于雪梅副校长在致辞中肯定了上海电影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电影人才,并指出于佩尔女士的造访不仅是一场艺术对话,更是中法文化精神的深度交融。

此次交流由马可·穆勒教授担任对谈嘉宾,在对谈过程中,于佩尔以一贯的谦逊与深刻,分享了她对表演艺术的独到见解。当被问及是什么滋养了她的表演素养时,于佩尔表示文学与戏剧影视作品对她的个人生活有所充实,而与不同导演之间的探讨则对其每一次的表演注入了灵感与启示。于佩尔认为对她而言想象力是一张白纸,并非一定需要其他元素影响。

当被问及如何把握演员自我与角色的边界时,于佩尔认为她在表演的时候并不会思考太多,想法留给导演,答案由观众探索。她提到雅克·杜瓦隆在《一个女人的报复》中的观点,演员不应局限于“演一个角色”,而是要“演一个人”,强调演员需要突破自我限制。而涉及那些具有挑战性,令人不安的角色,于佩尔坦言与导演建立信任是她合作的关键。她强调,与保罗·范霍文(《她》)、迈克尔·哈内克(《钢琴教师》)等导演的合作,皆建立在信任之上,而观众最终能透过这些角色的表面,看见人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于佩尔在《编织的女孩》《维奥莱特·诺齐埃尔》中的先锋性演绎,推动了现代法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进步。她谦虚地表示自己能在职业生涯早期饰演这些具有革新意义的女性角色非常幸运,她本人首先是把自己作为影片的中心人物来塑造角色,鼓励在表达中尊重个体的独特身份。对于与新锐导演合作的经历,于佩尔透露:“我从不刻意区分导演的资历。若总以‘第一部作品’的眼光看待,反而会破坏与导演平等交流的氛围。”于佩尔同时也是一位电影爱好者,并对当下的电影环境仍然乐观。谈及在上海的法国电影展映,于佩尔简要介绍了两部由她主演的影片,《日本的西多妮》与《波尔多囚犯》,分别关于作为法国人在异国他乡如何处理丧夫之痛,以及高压环境下不同阶级之间女性的情谊。

在交流环节,学生们的提问从表演技巧延展至艺术与生活的平衡。一名学生问道如何从复杂角色中抽离,于佩尔以钢琴家作比,演奏结束,生活继续。演员是一份需要专业精神的工作,入戏与出戏的界限必须清晰。

谈及饰演主角与饰演配角在心态上的不同,她坦言在喜剧中饰演的小角色反而相对来说更自由。夸张的造型与表演(如《我的罪行》),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让她乐在其中。针对戏剧与影视表演的差异,于佩尔认为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并不需要刻意区分。她以正在中国巡演的《樱桃园》为例,强调现代戏剧已突破传统声效限制,而电影也有可能存在戏剧式的构架,最重要的是真实演绎自己。

活动尾声,马可·穆勒教授感谢了于佩尔女士的到访。何小青院长透露,随着延长校区电影大楼的落成,未来将邀请更多国际电影大师走进校园与师生对话。

此次大师班不仅是上海电影学院十周年的珍贵献礼,更以艺术为桥,串联起中法文化的共鸣。电影是跨越国界的语言,人性的温暖终将在光影中相遇。